行业动态
大唐3G最需要聚集人气 合作加盟才能打破垄断
2003-01-28 罗之妮/(通信信息报)
当华为总裁任正非高呼“华为的冬天”的余音还在耳边荡漾之时,大唐电信总裁周寰却非常自信地宣称:大唐的春天就要到了!在低落地扛着振兴民族通信制造大旗默默走过两年后的大唐,一切源于TD-SCDMA的好消息接踵而至,众星捧月般的大唐对3G的梦想也终于不再遥不可及。但是,面对2003年,这个决定大唐3G成败的坎儿,大唐还需要什么?
合作加盟才能打破3G固有垄断
最近,关于大唐TD-SCDMA的两则消息又给大唐3G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1月16日,全球第四芯片商意法半导体获大唐移动TD-SCDMA技术许可,开发多模式、多媒体的TD-SCDMA终端芯片。意法半导体亚太研发总监戴凯表示,2004年年初,他们一定能造出这块芯片。此后,在1月20日,由大唐移动、飞利浦电子、三星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天 科技T3G正式成立。公司首席执行官左翰博在成立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天 科技将为国内外手机厂商和手机设计公司提供包括参考设计、硬件和软件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加快中国3G标准TD-SCDMA的商用化进程,以推动首部中国标准的3G商用手机在2004年按计划推出。
至此,从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的正式成立,到今年年初授权意法半导体开发终端芯片,再到合资的天 科技成立,大唐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出招,其TD-SCDMA系统的商用化进程提速之快令人侧目。
确实,留给大唐的时间已经不多。从大唐与西门子1998年开始开发TD-SCDMA,时间上已较之别的公司迟了数年,大唐在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一年前,当TD-SCDMA系统还处于实验室通话阶段的时候,而CDMA2000比TD-SCDMA的研发时间早了11年,已度过实验室试验阶段,进入准商用阶段。因此,TD-SCDMA应该在2004年就要商用,否则,别的3G标准就已经铺天盖地投入使用了。
除了时间上的压力外,大唐目前最紧缺的还是资金。与其他两种标准相比,大唐在研发资金上的差距更明显。CDMA2000和WCDMA的研发资金均多达数十亿美元,而大唐的研发靠的是自筹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虽然大唐目前亦正与各国际大行“中国3G概念”能让多少基金经理动心,现在还未为可知。即便如此,在3G这一条不归路上,大唐研发投入仍很惊人,2000年2亿,2001年接近4亿。但是,这笔款项仅够研发阶段需要,要让TD-SCDMA标准完全成熟,需要的资金大概在10亿以上。
另外,产业联盟之间的差距也过于悬殊。WCDMA由27个企业组成的联盟支持,包括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CDMA2000旗下的企业则有摩托罗拉、高通、朗讯、北电。两个联盟的企业年产值有上万亿的规模。而大唐不过是一个年产值几十亿元的企业,其联盟内的企业纵然有西门子、UT斯达康、飞利浦和三星,还有最新授权的意法半导体,但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市场份额上都与爱立信、摩托罗拉等企业有所差距,特别是在3G产业的研发上更是居于第二梯队。因此,大唐的合作者之所以要联手大唐,除了共同致力于TD-SCDMA的研发外,也不排除提升自己在3G发展上的地位和机会,进入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从而打破另两大标准的垄断。但参加联盟的国内企业至今也还是以观望成分居多。
此外,中国政府迟迟未动的3G牌照,无疑也会影响到国内运营商以及其他设备厂商对大唐TD-SCDMA的信心。而WCDMA和CDMA2000的持有者在中国的活动能力也使得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及终端厂商分神——谁也不敢把鸡蛋全放到一个篮子里,他们的三心二意必然会分走一部分在发展TD-SCDMA上的资金投入。
因此,众星捧月般的大唐3G,在褪去耀眼的光芒后,理性的面对WCDMA和CDMA2000的垄断,究竟有多少胜算?这些依然存在的疑问,大唐将如何解答?
大唐加紧研发脚步
让我们欣喜的是,大唐是冷静的。它懂得走出困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加快TD-SCDMA的商用化。面对一个可能是1万亿人民币的中国3G市场规模,大唐只有加快自己争夺的步伐。
其实,说到底,不论是融资、结盟、抑或是创建合资公司,大唐的目的就是一个,加快研发,使TD-SCDMA赶在欧美之前尽快商用化。大唐的竞争对手们预计全球3G应用到2005年才会有所起色,但这些公司并没有松懈较量的意识,每年数亿美元和上千人研发队伍的投入使得他们有可能迅速推出成熟的产品,对中国标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大唐移动只能赶在他们的前面,尽快催熟中国的3G产业链。目前大唐已经排定的时间表是,在2003年底拿出商用设备,2004年正式投放市场,并开始规模化发展。因此,2003年将是大唐最关键的一年,也应该是厚积薄发的一年。
在2003年的一开始,大唐就不断地给我们惊喜,而这些也足以说明大唐立志要在2003年实现一个突破。
早在2002年12月,大唐电信就已在重庆和成都建成中国标准的第三代手机试验网,春节后,中国的3G手机要进行最大规模的现场演练,这次试验将由大唐电信和西门子的专家联合推进。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这是一次现场试验。它要在街道、楼群、高速公路等城市环境和山地、平原等不同地形下考验中国3G技术。据说,由于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成都是一个平原城市,两地人口稠密且在中国较有代表性而被选中。在人口稠密之地建设3G手机网,这正是中国的3G标准最擅长的地方。
虽然大唐电信很低调,但表示有信心在现场测试中国3G手机技术。目前,大唐电信已在重庆和成都分别部署了3个基站,随着试验进程的加快还要加到7个基站,边试验边改进软件。
此外,大唐还准备将研发重心迁移到上海,打造一个产业园,包括研发、制造、测试、培训等配套部门都放在上海。据大唐透露,一个投资总额达几十亿美元的第三代3G手机产业链将选址上海的金桥开发区、张江或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3G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期的投入动辄数亿美元,今年大唐就要投入10亿美元进行研发,因此大唐对重心选址特别慎重。在综合考察了天津和深圳等高科技园区后,大唐还是认为上海具备信息、资本和人才上的比较优势,确定选址上海。
当然,大唐今年的重点还不是仅仅做出3G的设备和网络,更关键的是能否拿出成熟的手机芯片,因为这是TD-SCDMA走向商用的关键一着。从大唐1月份的这两次时间相差极短的举动来看,大唐对于在2004年拿出手机芯片是势在必得。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天 科技的成立意味着大唐移动、飞利浦电子和三星电子形成了资本、技术、人员和市场资源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大唐移动、飞利浦电子和三星电子在TD-SCDMA终端领域的合作拥有坚实的基础。由于集中了大唐移动所掌握的TD-SCDMA标准和终端关键技术、飞利浦半导体在IC设计优势,以及三星电子在终端产品化领域的领先技术,更由于“大唐——飞利浦终端联合研发中心”一年多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出意外,天 科技2004年将会推出推出符合3G技术指标和消费者需求的TD-SCDMA商用终端,从而加快TD-SCDMA标准的商用化进程。
大唐最需要的是增强信心聚集人气
冷静的大唐在3G的道路上一直默默努力,从最初的孤身作战,到如今的产业联盟,随着TD-SCDMA前景的逐渐明朗,大唐的周围也确实不断的增添同盟者,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的繁华,真正能执著留在大唐的身边又有几人?中兴等国内制造商私下里对此诚恳表示:虽然加入了联盟,关键还要看市场,主要是运营商是否采用。作为中国企业,当然愿意支持国家标准,但是TD-SCDMA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并承担风险,国家必须给予进一步的表示和政策,并明确有市场的可能性,消除大家的疑虑,降低巨额投入的风险。
目前,虽然国家给了大唐频率规划的保证,也只是授予了准入权。3G牌照迟迟未发就意味着3G市场还没启动,而这将直接影响移动运营商的态度,以及他们背后代表用户意志的市场力量。因此,大唐最需要的仍是人气和信心。而这一切最大的支持者莫过于政府。
回首整个2002年,大唐总裁周寰一直在呼吁:TD-SCDMA不只是大唐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移动通信战略的事。道理当然是这样。百年电信史上,TD-SCDMA是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通信标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中国通信产业在3G时代就只能被动的采用美国的CDMA2000或欧洲的WCDMA标准,从而再次失去在移动通信产业中的主动权。因此,可以说,标准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其代价和利益的沉重都决非某个企业能一手包揽的。
要加快3G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靠政府启动市场来推动。但是,让大唐寒心的是,中国3G牌照的发放依然遥遥无期。如果中国的3G市场不启动,国内企业将难避风险,就没有试验的机会,这使得产品更难成熟。而消极的等待产品完全成熟后再开放3G市场,很可能就错失良机。
而且纵观TD-SCDMA的发展,一直由大唐和西门子、尤其是前者在唱独角戏。而去年以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也随同全球气候转变而进入寒冬,大唐本身的销售收入和其他企业一样急剧下滑。大唐已经投入TD-SCDMA的数亿元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多年的自我积累、国家有限的项目经费和银行举债,有限的融资渠道长期来说势必难以为继。
因此,除了划发频道外,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唐更多更实质性的支持,从政策保护到经济支持甚至政府公关等,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就是尽快启动3G市场,发放3G牌照。也许,只有这样,大唐才能承受住国家标准之重。
就像是穿越黎明到来前的黑暗一样,大唐在决定成败的2003年,依旧会走得很辛苦。大唐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聚集在身边的人气和来自内心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黑暗迎来光明。